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反应递质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变学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在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伴有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mg,3次/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胸痛缓解情况,3个月内因胸痛加重的再住院情况,1年内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1周内两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上升(63.6%比91.1%,χ^2=11.97,P=0.0005);3个月内胸痛加重再发住院显著减少(56.4%比19.6%,χ^2=15.91,P=0.0001);但1年内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5%比8.9%,χ^2=0.50,P=0.4792)。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持续性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减少患者因心绞痛加重的再住院率,但一年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例组CHD并发NIDDM患者24例,CHD患者32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D-D im er)、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同时分析Fbg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CHD并发NIDDM患者血浆D-D im er、Fbg水平显著高于C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5或P<0.01),并且CHD患者也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冠脉病变严重者血浆Fbg含量显著高于冠脉病变较轻患者(P<0.01)。结论CHD并发NIDD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射血力 (F)评价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通过对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5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射血力 (F)和心导管检查 ,探讨肺动脉高压 (PH)时F的特点 ,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对照 ,评价F与dp/dtmax相关性及F在不同PH时的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差异及以线性相关分析F与dp/dtmax的关系 ,P <0 .0 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历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的F明显增加 (P <0 .0 0 1)。病例组亚组之间比较 ,无PH组F低于中、重PH组 (P <0 .0 5 )。重PH组F较中PH组F低 (P <0 .0 5 )。与dp/dtmax呈正相关 (r=0 .85 ,P <0 .0 5 )。结论 F与dp/dtmax相关性好 ,可以较好地反应右心室的收缩功能。PH组F明显增高 ,严重肺高压时F仍较对照组高 ,但较轻、中PH组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黎汉族冠心病(CH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海南黎族CHD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以及汉族CHD患者150例及汉族正常对照组150例的ACE基因D/I多态性.观察DD、DI、Ⅱ基因型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海南黎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4.7%、32.7%、42.6%,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0%、59.0%。黎族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O%、44.0%、42.0%,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0%、64.0%,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住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汉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3.3%、45.4%、31.3%;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54.0%。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3%、42.0%、44.7%;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65.7%,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海南黎汉族冠心病TG水平升高,HDL—C降低。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与黎汉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是海南黎汉族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是海南黎汉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沙坦与苯那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CHF)的作用 ,探讨两者在老年CHF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共 13 5例患者入选 ,年龄均大于 60岁 ,心功能在Ⅱ~Ⅳ级之间 ,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左室射血分数在 5 0 %以下。在原有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随机分入氯沙坦组 (2 5~ 5 0mg d)以及苯那普利组 (5~ 10mg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7、12周查血钾、肾功能及心电图。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2周时测定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苯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治疗后第 12周时LVEDD(5 .97± 0 .41vs 6.3 6± 0 .43 ;5 .91± 0 .44vs 6.3 2± 0 .41)、LVEF(3 6.4± 4.3vs 3 0 .2± 4.9;3 7.8± 5 .1vs 2 9.7± 4.6)、CO(4 .62± 1.95vs 3 .3 5± 1.67;4.67± 1.82vs 3 .2 8± 1.72 )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苯那普利组患者中共有 16例 (2 3 .19% )出现咳嗽、高钾血症、皮疹、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氯沙坦组中仅有 1例 (1.5 % )患者出现低血压。结论  (1)氯沙坦及苯那普利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老年CHF患者的左室重构 ,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 (2 )服用氯沙坦患者中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苯那普利 ,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非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为强,在校正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这种关系仍存在。其机制可能与餐后高血糖时脂质过氧化增强、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黏附因子水平升高、炎症、氧化/氮化应激增强等有关。阿卡波糖及其他药物的干预治疗能明显减少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AT1受体在高血压左室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血压左室重构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结果 ,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凋亡、非心肌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改变等。左室重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心脏对后负荷增加、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代偿反应 ,同时也是许多心血管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人体内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受体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 2型受体 (AT2 )两种亚型 ,其中AT1受体介导了AngⅡ的大部分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心脏局部存在着独立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AngⅡ作为RAS的主要效应分子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测定UA、SA、UA合并NIDDM患者体内的硒分子标志物,并且同时检测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筛选出与心脏事件发生较为特异的标志物。此外,本课题还观察CAD和(或)合并NIDDM患者经历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后体内硒分子标志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